2016-06-08 6998
曾几何时,你是不是发现朋友圈里开始刮起了拼团购水果的风?原价约为 25 元人民币的水果,如果凑足 5 人团购,可以降价到 20 元以下,相当于 8 折。
据悉,此拼团风主要是由一个叫拼好货的公司掀起,该公司于2015 年 3 月初创立、4 月上线“拼好货”App ,但不到一年的时间,却发展到日订单量峰值过百万,数千万活跃用户,过千万微信粉丝,成为生鲜电商项目里的异数。
2015 年12月,拼好货又获得B 轮数千万美元融资,新估值5亿美元,投资方为高榕资本、IDG 等投资机构。
试问,这么牛逼哄哄的拼好货,短时间内是如何炼成的?本文方维君为大家揭秘。
一、“拼团”拉动人气,让用户主动传播
“拼团”是拼好货最重要的功能,通过这个机制,拼好货迅速积累人气,并为“产地直采”模式提供了支持。公司市场总监吴湄透露,“我们没有具体统计过,但可以这么说绝大部分订单来自拼团。”
点击拼好货微信服务号的菜单,或者打开其App,可以看到每一款水果商品上,都直接显示 3 人团、5 人团等人数不等的开团标准。
选择开团之后,你就成为了这次“拼团”的团长,只要在 24 小时内拉到足够的人数,就可以开团,享受团购的优惠价格。如果 24 小时内拉不到足够的人数(或商品提前售罄),就算团购失效。
拼好货创始人黄峥说,“拼团的过程就好像众筹,每个发起团购的用户,会主动地让更多的人来参与。”
拼好货从实际运营中观察到,不少用户会主动在朋友圈、微信群当中积极组团。吴湄说,用户会把拼好货的订单转发到不同的群里,比如说同学群、同事群之类的,如果觉得转发多构成骚扰,他们多数情况下会单独组一个拼单群。
二、“拼团”的模式为产地直采提供数据化预测支持
所谓产地直采就是不走中间批发环节,直接到产地采购货物,减少中间物流损耗,下多少订单就卖多少货。
吴湄说,“产地直采其实就是量大到一定规模时做的一个事情……以前水果还没熟就得摘下来(甚至催熟)进冷库,中间经过大批发商、新发地、经销商、水果摊或超市等环节,最终可能要一个月才能被消费者买到。”
“产地直采的话,水果可以自然熟再采,因为从树上到手里只有三到五天。”
拼好货提供的数据是,“水果从树上摘下到送到消费者手里,时间不超过 72 小时,被搬运次数从传统的 12 次降低到 4 次。”
现在拼好货上平均每天有20–30种商品同时上线,一半以上是通过产地直采的模式提供。拼好货有70–80人的采购团队,在全国各地待命,随时与果农沟通。
通过“拼团”模式,拼好货可以提前预知商品的订单量,帮助各地采购员向果农更快、更准地下订单,提高议价能力。
由于用户群、订单量快速增长,拼好货成为了强劲的水果销售渠道——2015年11月,赣南脐橙上线,前11天销售了600 吨,日均销量485万个,平均每秒卖出83个。
三、从微信服务号做起,保持获得用户信任的一致性
“拼好货”创始人黄峥说,“我们希望拼好货走‘品质电商’路线,目标用户是白领群体,但广告很难吸引到这部分人群。所以我们希望可以用人推荐人的方式,把白领们给找出来。”
“在移动端上,微信的使用频率很高,所以想借助这个稳健的基础设施,聚集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体。”
所以 2015年4月拼好货首先上线了微信服务号,之后服务号分为华南、华北、华东等 7 个大区的服务号,为不同地区的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商品。7月,拼好货 App上线,9月登上 App Store 免费排行榜第一,用户数突破 1000 万。
一开始拼好货上线,也遇到用户、合作伙伴的信任度问题。黄峥说,“关键是一致性的问题,只要一直兑现自己的承诺,然后会越来越多人相信你,当相信你的人数量到一个量级之后,大家都会默认会去相信你。”
拼团模式辣么好,你也想做拼团营销?
它会帮到你